我未曾去过云南,然而云南的过桥米线,却是风靡全国,为我所知。在我们平顶山,做过桥米线的店家也是不少,今天来到了平顶山一家叫香沅桥过桥米线的餐厅。
与小编同行的霉霉美女说,她在东北上大学时曾经多次吃过香沅桥米桥。那时候四五个人一大锅,里面可以加腊肠、桂花肠、各种丸子等丰富食材,吃的时候每个人再分到小碗里,差不多30元左右就可以吃的很好了。她说,在东北吃的过桥米线,味道好,留下了很深的印象。
2
云南米线同本地米线相比,呈两极分化。云南米线粗回圆,而本地米线则是极细,形状同本地的土豆粉极像。在做的味道上,大体都要靠鸡汤调味,本地米线味道除了鸡汤之外,芝麻酱则更为关键。
过桥米线,何解呢?小编没有认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,关于这过桥米线的来历,看了相关的网上介绍后,才终于明白,这来缘于一个有趣的故事。相传古时滇南某地有一秀才,为了取得功名,奋发读书,夜以继日,废寝忘食。为了专心至致,不受干扰,他常到附近南湖湖心的小岛上读书,这儿有茂林修竹,风景如画,十分幽静。湖边有一石桥,一直延伸到湖心。
这位秀才的妻子是个很贤惠的人,她自己省吃俭用,大力支持丈夫攻读。每天要为丈夫做些好吃的给丈夫送去。可是丈夫读起书来往往废寝忘食,经常饭菜凉了,他就随便吃几口,又接着读书。天长日久,丈夫身体渐渐消瘦。妻子看在眼里,急在心中。
有一天,她为了给丈夫补补身子,就炖了只老母鸡,并准备了不少米线,高高兴兴地送到丈夫跟前。到了晚上,她去收拾碗筷时,丈夫还在看书,鸡汤一点没有动。打开盖一看,汤还是热乎乎的,原来鸡汤表层厚厚的一层鸡油将汤严严实实地盖住,与外面的冷空气隔绝,起到保温的作用。妻子将米线放在鸡汤里烫一下,见丈夫吃起来很香甜,她自己也更加高兴。从此,聪明的妻子便创造了“过桥米线”这种吃法,她天天给丈夫送鸡汤,用汤烫米线。还经常带去一些肉丝、鲜鱼和其他新鲜蔬菜等等,将这些东西放入鸡汤里烫一下就吃,味道鲜嫩可口,使其夫免受冷餐之苦,保障他可发愤读书,取得功名。后来,这种吃法渐渐传开。因妻子每次给丈夫送吃的要经过湖中那座桥,人们便给这种米线取了个名字叫做“过桥米线”。
读完了这个故事,小编才知道这过桥米线原来真是因过桥而得,看来因为吃过桥米线也算长了见识。
3
微辣口味过桥米线
蕃茄口味过桥米线
要了两份米线,一份蕃茄味的,一份店里老板推荐的微辣味。这家店的米线,没有像别的店那样在顾客面前把各样辅菜加到滚汤的碗中,直接端上来的就是盛在黑色砂锅里的热腾腾的米线,蕃茄的红色粉嫩,麻辣味的汤色泛黄,看着很有食欲。
喝一口微辣味的,觉得不够辣,蕃茄味的汤味则更浓厚。于是,我便在微辣味的碗放了很多辣椒,这才觉得味道更为浓厚一些,看了他们桌上摆放的辣椒,看来是给客人专门调口味的。
这碗米线里食材非常丰富,除了米线之外还有鹌鹑蛋、千张、绿豆芽、章鱼丸。米线吃起来筋道,汤喝着暖胃。吃货们要想找到家店,还真要仔细看了,因为门脸很小,如果不细细找的话,很可能是未到那或者是走过!
地址: 开源路中段与和平路步行街交叉口北30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