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高米线做出了芜湖味
32岁的高官福,年纪轻轻,却将米线在芜湖做出了名气和特有味道。对他来说,成就美食的奥秘在于,掌勺人对大众口味的熟悉,对自我个性的坚持。在这种想法和认知下,高官福的“小高米线”俨然已跟随他的姓氏,成为了芜湖米线中的一绝。
高官福体形偏瘦,他打趣自己“细得像面条,只能做做生意”。这样幽默的话语,结合他做的米线生意,倒显得妙趣横生。2003年之前,高官福曾在部队当兵,别人练就了钢铁一般的意志,他收获最大的却是一手厨艺。“那时,我在炊事班当炊事员,包子花卷都会做。天天想着怎么把饭烧得好吃,能留在部队里。”抱着这样的念头,高官福对烹饪兴趣渐浓,厨艺也日渐精湛。退伍后,他也曾想着接下来自己要做点什么,为了找份工作也去广州待过一段时间, 但最终在2003年底他选择回家乡创业。
2004年,他在双桐巷摆摊卖起酸辣粉,但是生意一直不理想。来吃的客人问他:“附近的米线店倒掉了,但是味道真不错,你怎么不卖米线呢?”高官福想想也是,便卖上了米线。卖米线容易,卖得好却难。他发现,云南米线虽有名,但在芜湖并不讨喜,因为“味淡不够重”。他想起了老婆家乡河南济源那边外卖的米线都用酱汁熬制,聪明的他便“借鉴外地、去粗取精、自我创新”地按照自己的方法做出了鸡丁米线。
就是最初的一碗鸡丁米线,成就了小高米线在芜湖的知名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