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自过桥米线的来历是什么?清初,有个书生为考取功名就决定去南湖的亭子里独居,潜心攻读。每天妻子都去给书生送三餐,经过努力,书生考取了功名。妻子非常高兴,想给丈夫好好补补身体,于是就准备了鸡汤给丈夫。妻子把鸡汤单独放在一个罐子里,又准备了米线和生肉片。
书生的孩子年纪还小,很顽皮,就把生肉片丢到了鸡汤里,妻子看到,非常生气,赶紧把肉片从汤里捞出来,可没想到,这些肉片居然被鸡汤给烫熟了,而且味道特别鲜,后来,妻子赶紧把米线也放到了汤中去送给书生。
途径南湖小桥,却因妻子终日忙碌,晕倒在了桥上,书生赶到时,妻子已经醒了,看着汤没有损坏,而且上面浮着一层油,没有冒热气,还以为凉了。书生刚把手放在罐子上,手就被烫的灼热,书生就好奇地问妻子原因,妻子告诉了他整个过程,后来,书生说:“这个米线可以叫做过桥米线”。
没过多久,过桥米线的做法不胫而走,并且成为了一道名膳,而且,书生和妻子“桥之情”的传说一直被流传至今,这也就是蒙自过桥米线的由来。
蒙自过桥米线的做法是什么?时代变迁,如今过桥米线不单单只有肉片,还加入了许多的配菜,最鲜为人知的就是“菊花,鹌鹑蛋,草芽,豆坨,豆腐皮以及各式各样的肉”。正因为有了菊花,因此现在好多过桥米线都改叫“菊花过桥米线”了。
但始终没有变的就是过桥米线的高汤,过桥米线的汤并不是简单的鸡汤或者猪骨头汤,而是用鸡和猪骨头共同长时间熬制而成的,其中,鸡是为了提高汤的鲜味,猪骨头是为了提高汤的香味,所以,一碗正宗的过桥米线汤是鲜香合二为一的。
对于过桥米线来说,还有一个部分是最重要的,就是浮在汤上面的一层油,这层油的作用大到不行,可以使一碗汤的保温时间达到一个多小时!好多第一次吃过桥米线的人都以为没冒烟,是不是汤凉了,就放心的去喝,结果,嘴巴都给你烫肿了。
还有人好奇,为什么菊花能吃?那是因为这是食用菊,食用菊放在汤里不但有清热解毒、平肝明目的功效,而且它的黄色和草芽(云南建水独有滴)的白色相配合,可以在大大提高米线颜值的同时,让人很有食欲。
再来说说鹌鹑蛋和豆坨的功能吧!它俩都是来帮高汤提升鲜味滴!总而言之,每样放在米线里的东西都有它的功能。这才是一碗正宗过桥米线应该有的样子……既然制作一碗正宗过桥米线都那么有讲究,那吃掉一碗正宗过桥米线更是要讲究了,否则怎么对得起制作它们的人呢?
吃一碗过桥米线,首先得知道,汤的温度足够把生肉片给烫熟了,所以,我们在放配菜的时候,应该先把生肉片给放进去,把生肉片给烫熟,我们才能放其他的熟食(像是韭菜之类的东西)。如果先放的是熟食,那么汤就会被熟食的温度影响,等到要放生肉的时候,汤的温度就很难将肉给烫熟了。
把所有配菜放完了,就可以把米线放进去了,你就可以开始甩米线啦!最后,根据个人需要,你就可以放辣椒了,要是盐不够呢,你就放盐,要是味不够呢,你就放味精……听小编给你们讲了那么多,想要加盟蒙自过桥米线,可以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。